时间:2021-08-14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证券公司是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最具创造力的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市场中寻找新的机会。而机会的发现和获取都必须依托研究,因此,研究能力应当是券商的核心能力之一。 从行业趋势来看,研究业务正在不断向交易、投行、资管、财富、衍生品、投资等多个条线提供内容和服务支持。这种有机的互动合作不仅给相关条线带来了业务机会,也让研究始终面对最真实的业务需求。 券商研究应当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通过数字化等方式对工作和服务方式进行重构,以国际化为锚提升研究能力,打造出价值创造的研究体系。 以价值创造的研究体系取代“小研究” 在多种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券商的业务过去长期是在牌照保护下发展的,各种业务形态的通道属性很强。在20年的探索中,国内研究业务逐渐形成了客户通过交易佣金结算来换取研究服务的商业模式。 但随着市场的进步,这种“小研究”业务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方便了投资者获取信息,减少了对券商研究的需求。?传统研究费率不断下降,小研究模式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从研究业务内部来看,工作模式和成果的同质化日益严重。截至2020年末,粗略统计全行业获得分析师资格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4000人,但从内容输出上却非常相似的。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券商研究业务必须发生变革,价值创造的研究体系将取代“小研究”模式,为全方位服务客户提供支撑。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场景是大、中型企业客户,它自身是市场的融资和并购的主体,是投行部门服务的对象,其股东可能是有着资产配置和融资需求的财富管理客户,其公司股票又是投资机构的标的。 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型券商,会调用各种能力,完成客户需求捕捉和匹配、业务开发、风险定价和长期跟踪维护,业务联动必然加强。券商的研究业务必须支撑机构销售、投行、资管和财富管理等,这就是价值创造的研究体系应起到的作用,相应也会有支撑的商业模式。 随着整个券商业态的演进以及规则的调整,研究机构和服务方式会分层,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服务体系,比如专注于宏观策略和行业数据分析、专家资源、量化分析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服务,也会基于自身优势提供内容和服务。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以及商业模式的成熟化。 以国际化视角重构研究业务 研究业务能力的衡量和发展必须有锚,这个锚就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也就是说,分析师和研究所需要具备国际化投资者所要求的能力,从方法到产品都具有较高水准。 从目前的国内实践来看,各家券商研究所是以对外二级市场服务和对内投研服务作为分野,以佣金派点或者加上外部评选作为业务导向的居多,能力建设以研究体系、数据提供、外部研究课题和热点活动为切入点,少数机构具备服务外资投资机构的能力。 但是,强调国际化并非不重视国内投资机构和投资者,而是指应当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服务标准来做研究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对标国际大行研究所,在包括宏观总量、产业演进分析、上市公司等多方面取得相当的话语权,真正成为机构业务和大投行体系的重要一环。 具体而言,券商研究要为国内、国际的领先投资机构提供稳定可信赖、具备相当权威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形成通过较多投资驱动而非服务驱动的盈利模式,并使得研究从业者有职业成就感,从而形成长期的职业路径。 数字化推动价值创造的研究体系破茧 研究如果不改变传统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的效率,要想去拥抱广阔的市场需求实现转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传统研究业务作业模式存在种种问题: 一是数据孤岛,数据的系统化归集,智能化的访问获取,以及在券商体系内部的平台化使用还很欠缺,更谈不上大数据的应用。二是能力的沉淀和积累不足。虽然从总体上看券商各有特色,但在研究上由于能力散落,加上人员的流动性,所谓研究优势的基础并不牢靠。三是,无力支撑机构业务的体系化需求。目前,研究业务通常以外部排名或佣金派点为依据进行单一考核,分析师工作节奏紧张、分身乏术,难以满足各机构业务条线的需求。四是,研究协同能力本身偏弱。在以短期股价分析导向的情况下,研究从业者对产业、公司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不强,协同往往流于形式。 只有通过数字化工作方式,研究业务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在过去的2020年,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只接受线下研究对接的核心客户行为,对于线上获取研究产品及咨询持不断开放接受的状态,并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研究业务不仅要从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研究产品的形式丰富化上也要下足功夫,好的产品就能带来好的流量,同时好的机构客户服务平台,也将更好地激发研究产品的生产。?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资本市场始终是金融的核心,价值创造的研究体系前景令人憧憬,但我们的道路依然充满着艰难险阻。未来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券商研究业务能凭借强大的体系和雄厚的实力,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张光耀 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席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