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 > 金融 > 外汇 > 文章 当前位置: 外汇 > 文章

PPI创新高或致结构性通胀,业内建言做好宏观政策应对

时间:2021-10-2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PPI创新高或致结构性通胀 业内建言做好宏观政策应对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叠加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等政策影响,10月14日最新公布的9月份PPI同比上涨10.7%,涨幅较8月上升1.2个百分点,为1996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多位专家分析,“双控”叠加冷冬,四季度大宗商品可能再次迎来普涨行情,10月份PPI再创新高概率较大。PPI与CPI剪刀差扩大进一步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应对原材料涨价影响,加大对提振有效需求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

  目前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有限。央行行长易纲13日在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季度PPI或继续走高

  在9月份10.7%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8.9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成为PPI上行的主要推动力。

  今年以来,煤炭、铜、天然气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全球大宗商品涨价以及国内实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是导致此轮PPI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保供稳价措施,但全球能源短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冲高,最近国内各地又相继对高耗能行业出台限产令,对大宗商品产能形成了一定抑制。

  从行业看,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比上月增加4个。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74.9%,涨幅比上月扩大17.8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煤炭和高耗能行业是PPI上行主因。受环保限产限电政策加剧供给约束和季节性需求增加影响,煤炭开采和加工行业出厂价格均大幅上行;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受到制约,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水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相关高耗能行业出厂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述六个行业贡献了PPI环比涨幅的九成。

  伍超明预计,四季度PPI中枢水平将继续走高,10月份创新高概率较大,预计增长11.7%左右。一是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在10月份的水平基本与9月相当,在高位区间,此后趋于下行;二是导致本轮PPI上行的因素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供给偏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结构性上涨动力较强;三是预计前期增加供给政策将对煤炭和高耗能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冬季能源消费旺季在即,冷冬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能源短缺。“双控”叠加冷冬,四季度大宗商品有一定可能再次迎来普涨行情,再通胀风险可能加大,但价格上涨的高度与持续性可能将受制于需求走弱。

  PPI和CPI剪刀差创新高

  相比PPI的暴涨,CPI涨幅则温和许多,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是CPI的主要拖累项。9月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5.2%,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9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6.9%,降幅扩大2.0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猪肉批发价较8月下降6.87%,为19.94元/公斤。光大期货分析称,预计2022年一季度前,猪肉价格同比变化会维持在-50%至-60%的较低水平,持续拖累CPI的走势。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则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虽然疫情高峰已过,中秋节与国庆节也对消费形成支撑,但是当前宏观经济承压对居民收入形成冲击,加上我国北方依旧处于主汛期之中,使得9月核心CPI同比持平于前值。

  展望四季度,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分析,消费偏弱、猪周期下行将压制CPI。今年居民消费总体偏弱,终端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充足、竞争激烈,因此价格偏弱运行。叠加生猪价格处于回落周期,CPI将一直在低位运行。CPI同比增速在9~11月因低基数效应会逐步走升,12月再次回落,四季度总体温和。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PPI和CPI的剪刀差较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至10.0%,也创下有数据以来新高。PPI和CPI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变化。目前国内需求较为疲软,再加上下游企业本身议价能力较弱,难以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处于下游的小企业利润被挤压。

  伍超明认为,核心CPI持平于上月,仍处于年内高位水平,PPI和CPI剪刀差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并非全面性的扩大。而上游原材料上涨对中下游利润的挤占作用较强,将进而压制中下游企业投资扩产意愿,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

  德勤中国卓越管理公司主管合伙人赵健对第一财经表示,特别对于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在上游涨价、下游难提价的两面夹击下面临亏损,甚至关停。为此,它们更需要依靠创新,以提高产业链上的盈利空间。

  通胀对货币政策影响仍有限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撰文表示,目前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有限,但随着内外部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不均衡因素增多,风险也会相应加大。他认为,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不同部门政策的协调性,缓解煤炭、电力等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应对原材料涨价影响,加大对提振有效需求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

  “受不均衡的复苏、较弱的需求推动和较强的供给约束的共同作用,我们正面临结构性、阶段性的工业品通胀而非全面通胀。”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货币政策在以结构性工具为主的同时,也需兼顾总量性工具,以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继续交替使用MLF(中期借贷便利)、OMO(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平滑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专项债发行提速、年底集中缴税等因素的存在,为避免资金面紧张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央行也有必要适时考虑通过降准的方式来向市场投放长期流动性。

  早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完善战略储备市场调节机制,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调节能力。9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采用市场化办法稳定价格,主要是指通过增产增供改善市场供需关系,以平抑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上涨。具体举措可以从三方面协同:一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煤炭、钢铁、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产能控制做出灵活安排,合理释放先进产能,不搞运动式减排;二是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调节,适当限制出口,扩大进口,优先保障国内供给;三是投放储备物资,进一步缓解商品供需矛盾。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9月27日强调,要多措并举破解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难题,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包括加强运行监测调度,抓好形势研判和行业引导;做好储备对冲政策研究,为促进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组织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煤炭价格上涨较多问题,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已加大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增产增供措施,加快释放优质产能。

  国家矿山安监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13日表示,该局已对976处煤矿进行审核,其中有153处煤矿符合安全保供条件,大约增加产能2.2亿吨/年,预计四季度可增加煤炭产量5500万吨,平均日增产达到60万吨,对缓解供需紧张、平抑煤炭价格具有积极作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建

上一篇:IMF指导委员会呼吁各国警惕通胀,采取果断行动维持价格稳定

下一篇:通胀高烧不退 美联储缩债倒计时

推荐阅读
联系《南方网报》 | 关于《南方网报》
京ICP备09087534号  |   QQ:304765718  |  地址:www..nfwb.net.cn  | 010-86753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