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各地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各地资讯 > 文章

中国内地最早城市年鉴将翻译出版 看167年前上海模样

时间:2019-03-2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167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模样?中国内地最早的城市年鉴《上海年鉴(1852)》将翻译出版

《上海年鉴(1852)》封面。《上海年鉴(1852)》刊载的上海地图。《上海年鉴(1852)》刊载了当时绘制的最详细上海地图,收录了上海历史上第一次连续且系统的气象统计史料,记录了中国通商五口岸外侨一览、洋行名录、大事年表等珍贵史料主办方供图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许旸

  167年前,外国人视角下记录的上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丰富细节?为当下城市研究带来哪些启示?

  《上海年鉴(1852)》(英文版)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内地第一本城市年鉴,刊载了当时绘制的最详细上海地图,收录了上海历史上第一次连续且系统的气象统计史料,记录了中国通商五口岸外侨一览、洋行名录、大事年表等珍贵史料。作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研究”成果之一,《上海年鉴(1852)》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担纲主要翻译,预计今年6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

  “如果说历史是棵大树,那么年鉴就是年轮,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肌理。在上海日益备受全球关注的今天,不断挖掘搜集梳理有关上海的历史史料,具有文献学价值和出版价值,弥足珍贵。”昨天下午在市政协召开的《上海年鉴(1852)》专家研讨会上,多名学者谈到,围绕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编纂的“年鉴”,进行文献史料的挖掘、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当下的城市管理借鉴也颇具意义。研讨会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上海市年鉴学会共同主办。

  补史之缺、纠史之偏,“在一次拍卖活动上露面随即被上海方拍下”

  《上海年鉴(1852)》于1852年1月由北华捷报馆编辑、字林洋行发行,载有中国通商五口外侨一览、洋行名录、大事年表、港口章程、上海概况等。如果与同时代的《香港年鉴》比较,它既有“历书”的内容,如历表,月相和日、月食,口岸和管理规章,有关机构、商业和侨民,进出口关税以及扬子江航行指南等,又另增“文献”一编,占全书的四分之三,以至其篇幅在当时外人在中国编纂的年鉴中首屈一指。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透露,寻找《上海年鉴(1852)》的过程并不容易。据记载,《上海年鉴》有1852年到1863年十种,但今天已不能得其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虽保存有1854、1860-1862《上海年鉴》,但检索世界大公共图书馆网络资料,发现1852年版、1853年版《上海年鉴》俱未见收藏,仅见于2015年某次海外拍卖信息。

  2016年,《上海年鉴(1852)》终于在北京一次拍卖活动上“露面”,上海图书馆立即拍下收藏,并授权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翻译。学界认为,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也是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

  早在2013年,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提及上海图书馆收购罗氏藏书中有一册1854年版《上海年鉴》,为学者复原上海开埠初期面貌提供了重要史料。有学者认为这一发现“把上海城市综合年鉴的编纂历史推前80余年”。一度有说法称《上海年鉴(1854)》是“中国内地现存最早的年鉴”,然而学界经考证发现,1854年版《上海年鉴》是该系列年鉴中第三册,目前所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城市年鉴应是该系列第一册——出版于1852年的《上海年鉴》。

  陈军、王永康、完颜绍元等多名历史学者表示,作为当时西方人的资料记录传统,年鉴本身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能起到补史之缺、纠史之偏、详史之略的功用,与我们现存的史料进行比对补充。“年鉴不光记载了上海的‘一年’,还包括上海的气候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以及西方人在上海生活的情况,这些材料对我们了解160多年前的上海社会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学者举了一例,据《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出版)记载:1845年上海英租界设立时,在沪外人总数是50名左右。但翻阅《上海年鉴(1852)》可获知,开埠以来若干年份可以确定的上海侨民人数统计中,1845年显示人数为90人,这对现有资料是有力的补充。

1 2 下一页

上一篇:中山公园商圈二层连廊周五开放 将新建一条地下通道

下一篇:沪上青团销售进入高峰销量翻倍 新款青团独具特色

推荐阅读
联系《南方网报》 | 关于《南方网报》
京ICP备09087534号  |   QQ:304765718  |  地址:www..nfwb.net.cn  | 010-86753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