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2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下载新浪财经APP,查看更多资讯和大V观点 征稿(作者:宝城期货 陈栋)--11月下旬开始,甲醇2201合约维持在2500-2600元/吨区间内止跌企稳,维持振荡整理的走势。目前全球拉尼娜气候因素持续发酵,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走高,气头甲醇装置面临原料供应短缺的风险。在外部甲醇货源供应趋紧的背景下,潜在利多因素逐渐升温,预计后市甲醇有望受益并重新迎来阶段性上涨行情。 甲醇与天然气价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据统计,过去10年,国际天然气期货价格与国内甲醇主力合约期货价格的相关度高达0.60473。一般来说,相关系数取绝对值后:1.如果多组数据相关系数达到80%-100%,则证明二者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相关性强;2.如果多组数据相关系数达到50%-80%,则证明二者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相关性较强。由此表明,国际天然气期货价格与我国甲醇期货价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冷冬预期使得天然气价格出现进一步上涨或供应紧张问题可能导致国外天然气制甲醇供应端缩量明显,传导至国内则会一定程度影响进出口甲醇价格,进而影响港口甲醇价格。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若后续全球天然气制甲醇供应出现明显缩量,则不排除外盘价格上涨带动港口价格。 图1、2011-2021年国际天然气与国内甲醇期货价格相关性走势图 数据来源:宝城期货 “双峰拉尼娜”对我国甲醇的影响分析 拉尼娜的到来,常常掀起一波大宗商品市场行情,虽然常常发生在农产品和金属领域,但对甲醇期货的上游天然气也会引起较大的波澜。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即连续两年出现拉尼娜现象。对商品市场而言,拉尼娜的强弱程度仍需观察,预计对甲醇影响将是阶段性的。 一般来讲,我国甲醇根据不同制法,主要分为煤制、天然气制、焦炉气制三种,而三种制法的分布区域以及成本各有不同。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煤制甲醇约占总产能的73%,天然气制甲醇占总产能的15%,焦炉气制法占总产能的12%。2017年,随着我国环保减排目标的推进,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煤改气”政策,天然气需求预期大幅增长。恰逢2017年遭遇冷冬气候侵袭,居民天然气使用量大幅增加,供气单位为保证居民用气需求,暂停国内多数地区用气企业的天然气供应。天然气短缺由北向南产生连锁影响,并向下游多个行业蔓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甲醇等价格近期持续上涨。由于天然气和焦炉气制甲醇产能占甲醇总产能的28%左右。在天然气价格上涨及环保、检修等因素影响,当时甲醇开工率仅为61%。甲醇供给紧缺令甲醇价格大幅上涨。综合估算,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概率较大(70%以上),天气寒冷无异于会加剧国内外对天然气供应的限制,从而减少甲醇的供应预期。天气寒冷,限气预期给了四季度的甲醇价格一定的想象空间。 国外制造甲醇工艺多数以天然气制为主。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制甲醇主要有天然气、煤炭、重油等制法,其中以天然气制为主,占比超六成。回顾历史发现,2020年1月13日伊朗国内采取限气措施,波及产能有ZPC 2#165万吨/年、Marjan165万吨/年和Kaveh 230万吨/年。因天然气供应紧张诱发总计560万吨的甲醇产能被迫降低负荷,受影响的规模占伊朗该国甲醇总产能的63%。步入2月中旬以后,伊朗国内天气转暖,甲醇企业陆续复工,到2月底,甲醇装置开工率才重回6成以上。从伊朗国内甲醇企业开工率来看,自2020年1月13日限气开始,该国甲醇装置开工率从42%下滑至14%。2020年2月13日逐渐恢复,开工率回升至33%;至2月底,装置大都恢复到正常负荷,开工率为64%。 受限气带来的负面影响,甲醇企业开工率走势引发产量及对外发货量明显萎缩。据统计,2020年一季度我国对于伊朗甲醇货进口量为100万吨,相比平均水平少了60万吨;开工率为38%,相比平均减少1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2020年1月,国内甲醇期货主力合约大幅收涨3.07%,而2019年1月,国内甲醇期货主力合约也上涨5.57%。 总结: 综上来看,“双峰拉尼娜”气候带来的冷冬预期会给天然气需求带来额外增量,而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因天气寒冷以及环保考量,加大民生天然气保障力度会对工业用天然气形成挤占效应。因此“双峰拉尼娜”气候对甲醇的价格会形成正面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今年底冷冬预期的不断升温,后市甲醇主力2201合约存在潜在利多预期,有望推动期价止跌上涨。建议前期空单持有者可陆续获利了结,在2500-2600元/吨区间内布局多单,短期目标位在2800-3000元/吨。(文华财经) 作者简介:陈栋,宝城期货化工品研究员。注重商品基本面的研究,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同时在研究时加以宏观面和技术面分析。从业期间相继在《期货日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报》上发表文章数百篇,而且长期接受中国证券报等著名媒体采访,在业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李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