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3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原标题:只剩下150亿市值绿城600亿收入却只有11亿净利永续债和资产减值成 利润黑洞 绿城终于步入了2000亿门槛——但却只有600亿收入,不足12亿的股东核心净利润。而永续债和连续三年的资产减值拖累了绿城的净利润,也因此在业绩发布会现场被股东发难,公司属于业绩”暴雷“。在去宋卫平后,中交系张亚东带领下,绿城开始由慢周转进入到快周转的状态,着急拿地补土储快速扩张,但绿城的盈利能力未能跟上扩张的速度,而股东似乎已经没耐心了。 3月23日,绿城中国披露了2019财报,这也是创始人宋卫平退出管理层后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绿城中国取得营业收入615.93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1,027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018亿元,同比增长29%,销售规模创历史新高。 尽管销售规模、营收等核心财务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但这一天绿城中国股价盘中跌幅达16.04%,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市值已不足140亿。而整个三月份,绿城中国股价已跌去近35%,与前20名的销售规模似乎不相匹配。 在24日的业绩会上,就有投资者问绿城集团管理层:为何绿城的真实业绩总是与投资者的预期不匹配?尽管销售规模、营收、毛利等核心财务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但整体600多亿元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计提资产减值、永续债派息后,只剩下不到12亿元。连续三年的减值计提吞噬大额利润令投资者非常不满,业绩会沟通现场有投资者质疑绿城业绩“暴雷”。 对现场股东的发难,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回应称,“在绿城内部没有“爆雷”的说法,我最痛苦的是,不能回到过去,将锅甩给了宋卫平。去年7月,宋卫平彻底离开绿城董事会,只保留小股东身份。 事实上,在张亚东带领的中交系成为绿城大股东后,绿城在重新回到成长轨道,张亚东上马之后,绿城就走起了高周转的路子,但绿城的盈利能力未能跟上扩张的速度。房地产已经过了大规模扩张的时代,而绿城本身似乎并不擅长低成本规模化。 疫苗公司能否与血制品分庭抗礼? 连续三年资产减值——历史遗留,帅锅宋卫平 绿城2019年的成绩并不算太差,成功跨过了2000亿的门槛,但相比29%的销售规模增速,绿城中国2019年营业收入的增速仅有2.1%,录得615亿元的收入。 不过,绿城真正被投资者诟病的是,属于股东的核心净利润比较难看。数据显示,绿城实现除税前利润人民币9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5.9%;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人民币43.36亿元,同比增长14.2%。 但如果扣除计提资产减值,以及永续派息后真正属于股东的核心净利润只剩下不到12亿元。600多亿的收入经营到11亿元归母净利,净利润率不到2个百分点——这还是在融资成本降至5.3%的前提下。 绿城已经连续三年进行大额减值计提,这是部分小股东对其感到不满的主要原因。其盈利水平已经低于行业了,管理层为何还要连续拨备三年,拉低公司净利,颇令人不解。绿城因此被质疑故意在 “康复期”内暴雷、藏利,牺牲企业股东这三年的利益,为将来的业绩爆发做准备。 对于绿城来说,资产减值亏损拨备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的旧账。郑亚东也表示,“我最痛苦的是,不能回到过去,将锅甩给了宋卫平。绿城2019年业绩结算的销售额是2017年2018年的项目,这些项目是2016年土地,算是宋卫平的锅。 对此,张亚东解释称,2020年的利润实现主要依靠2017年拿的地,但2017年拿过一些高价地,当时政府也没有出台限价政策,后来限价政策出了,这些项目显然利润不好。比如去年杭州双限政策后(限地价、房价),拿地、卖地多少钱都很清楚,今年一季度绿城在杭州要推5个项目,本来预计微亏,但现在发现变成了巨亏。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绿城减值计提分别为2.14亿元、9.8亿元、17.35亿元,到了2019年,这一金额达到13.11亿元,原因在于天津全运村、沈阳全运村等绿城项目计提亏损。 绿城进入快周转时代 2012年破产危机开始,绿城开启被拯救之路,九龙仓、融创先后出局,国资背景中交集团最终入主。到了去年7月,宋卫平彻底离开绿城董事会,只保留小股东身份。有过官员背景的张亚东,也辞去中交集团一切职务,以职业经理人、董事长的身份掌舵绿城。他并不是没有努力,加快销售、积极土地储备释放出信心,资本化利息美化财报。 对于过去几年的减值拨备, 张亚东称,最近几年是公司的“康复期”,今后三年是“健身器”,再过两到三年将会是公司的“快速起跑器”。而在“康复期”内,绿城经历了管理层频繁变动、外界质疑、宋卫平标签的淡化,同时大股东还想把绿城从宋卫平时期的“慢”,带进高周转的节奏中。为此,绿城开始主动提高负债,并要求项目在4个月内实现开工、9个月开盘、14个月资金回正。2019年,借助中交信用背书的绿城,开始大举借贷,有息负债规模达到955.77亿元,另有212.3亿元永续债。2017年时,绿城永续债余额仅有86.04亿元。此后两年,永续债余额跃升至154.08亿元、212.29亿元。6%左右的永续债利率,对于2019年绿城24.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来说,股东净利润要减去永续债的派息12.87亿,将近一半利润用于给永续债派息。本来就不算一家擅长扩规模、进取的公司,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永续债?弹性加债务不行吗?”有投资人颇为不解的抱怨。 永续债吞噬利润 过去两年里,金融去杠杆、楼市调控、新冠疫情,都对房企现金流产生深远影响,绿城不得不谨慎面对,其保底策略即:发行永续债。中国可能没有哪家房企,像绿城一样曾多次亲身经历,对现金流断裂有着强烈、深刻、恐惧的记忆。2009年,赶上了地产好年代的绿城一度紧追万科,以513亿元的销售额一跃成为国内规模第二大的房企。 宋卫平作为商人的“赌性”很快给绿城带来了危机,到2011年年底,绿城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49%,成为当时国内负债率最高的房企之一,由于过于集中的项目布局以及偏高端的产品定位,2011年,绿城的销售额迅速下滑至353亿元,由此遭遇了2008年调控之后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九龙仓、融创的加入暂时解了绿城的燃眉之急。2011年绿城步子迈太大了,消化了好几年。然而后面又太悲观了,绿城彻底放缓脚步。但后宋卫平将24%的股份从融创手里转售到中交集团开始,绿城就进入了“失去的五年”。2015年,房地产行业迎来黄金期,包括碧桂园、融创、新城控股等公司提前高负债拿地,抓住二三线城市红利,实现规模上的弯道超车。其他房企都在拼命拿地,疯狂扩张的时候,2011——2017年几年,绿城的土地数据居然是减少的。对于绿城来说,内部股权、人事动荡不安,外部拿地踟蹰不前,错过五年红利。2019年上半年绿城甚至常常出现无货可卖的情况。宋卫平精心打磨产品下的慢周转,也让绿城陷入了危机境地。在中交入主后,残酷的“去绿城化”开始,也开始提速,加快拿地速度,以及从宋卫平时期的慢周转进入到快周转的状态。 绿城到处着急看地,补土储 只是从今年年初绿城的拿地动态来看,不紧不慢的绿城怕是早已启动了进取模式。收购项目大幅增长是绿城2019年业绩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获取收并购项目17个,货值达858亿,收购项目货值同比增长332%;新增项目54个,总建筑面积1236万平方米,预计新增可售金额2057亿。 据张亚东介绍,鉴于2020年收并购机会比较多,希望加大收并购力度。但是由于绿城产品定位,产品品质要求高,需要找到合适的收并购目标主体。如今的绿城还在到处急着看地,补土储。不过,随着绿城扩张按下“快进”,负债上升的问题随之而来。从年报来看,2019年绿城总借贷金额达到955.77亿,较2018年为141.19亿;净负债436.83亿,较2018年增长约31.4%;净资产负债率则连续三年上升,2017-2019年的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6.4%、55.3%和63.2%。在中交入主后,大股东的业绩压力更是传导到了绿城身上。代建,便成为了刷新业绩数据的法宝。代建是在宋卫平时代就被重视的一项业务,在以前的“宋卫平”时代,绿城中国的产品包含了三个内涵:人文情怀、客户至上和产品主义,这三点正是绿城的灵魂和根本。 //刷业绩法宝代建——高周转难保持宋卫平时期的产品名誉//2016年开始,中交集团便开始对绿城代建业务进行大举整合,后最终成立绿城管理服务集团,专门用以发展绿城代建业务。从近几年该板块在绿城整体收入中占比的逐步提高也能看出,代建已经成为绿城业务结构中仅次于房地产销售的重点板块。据悉,绿城管理的主营业务包括商业代建、政府代建和其他服务三种,其中,商业代建的收入占比最重,达到70%以上。 但事情总是在变化,这个印刻着创始人宋卫平“精雕细刻慢工出好活”烙印的企业,这个以高品质和配套生活服务闻名的房地产企业。在卖身中交集团、去宋卫平化后,进入了扩规模、高周转的模式。速度上去了,产品质量自然很难保证。2019年中期业绩会上,张亚东曾说,“给我们三年时间,一定会把各项指标调整好,成为行业优等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成为优等生,看的不止是规模,不止是收入,也要看真正的净利润率。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铁民 |
上一篇:期债无近忧但有远虑